睡不好怎麼辦?用「7 天睡眠養成計畫」找回你的深度休息

長期睡不好,不一定只靠藥物就能解決。
在門診經驗中,我們常發現,許多人的失眠或淺眠,背後其實與生活習慣緊密相關。白天咖啡喝太多、睡前滑手機過久、晚餐吃太晚、壓力無法釋放……這些看似小事,卻會一點一滴地累積,讓夜晚變成一場無法真正休息的煎熬。

「一點點的改變」比藥更重要

我們更在意的,不是你今天拿了什麼藥,而是你能不能每天做到「一點點的改變」。
睡眠品質從來不是一夕之間好轉的,而是需要透過持續的小習慣累積。例如,睡前放下手機、準備一杯溫水、做五分鐘伸展,或是寫下三句感恩的話,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,卻能慢慢向大腦傳遞訊號:「該休息了」。

7 天睡眠養成計畫(含表單)

為了幫助大家把衛教落實到生活裡,我們整理了一份《7 天睡眠養成計畫》。這不是一份艱澀的學術研究,而是一份可以實際操作、每天只需花 5 分鐘完成的小清單

  • Day 1:睡前 30 分鐘放下手機,降低藍光刺激。

  • Day 2:設定固定的睡眠時間,讓身體建立生理時鐘。

  • Day 3:睡前做 5 分鐘伸展,釋放肌肉緊繃。

  • Day 4:喝一杯溫水,避免咖啡因或酒精干擾。

  • Day 5:寫下三件感恩或完成的事,安定心情。

  • Day 6:睡前兩小時不吃宵夜,讓腸胃充分休息。

  • Day 7:打造專屬睡眠環境,保持黑暗、安靜、舒適。

搭配這個計畫,你可以使用「睡眠日記表單」來簡單記錄:睡眠時數、夜間醒來次數、以及隔天的自我感受(1–5 分)。這樣不僅能追蹤睡眠趨勢,還能找出影響你睡眠的關鍵因素。

Apple Watch 與自我感受

現代人已經不需要每天手寫冗長的日誌。Apple Watch 或其他穿戴裝置,能自動追蹤睡眠階段(深睡 / 核心 / REM)、醒來次數與心率變化。
你要做的,就是在醒來後補上「一句感受」:

  • 精神飽滿(5/5)

  • 普通、有點疲倦(3/5)

  • 起床仍感很累(2/5)

這樣的方式簡單、省時,也更貼近現代生活。

🌱 從「紀錄」到「調整」

當你連續 7 天完成後,不妨回頭檢視:

  • 哪些天數字漂亮,但自我感受卻差?(可能是壓力、咖啡因)

  • 哪些天雖然睡眠短,但自評分數高?(代表作息與環境更重要)

睡眠是一場長期的習慣養成,不是立刻見效的藥方。《7 天睡眠養成計畫》提供的是一個起點,讓你從小處著手,慢慢與身體重新建立「休息」的連結。

👉 立即開始

今晚,不妨先準備一杯溫水,提前關掉手機,讓身體知道:「今天要好好休息」。
更多可操作的步驟,請查看我們整理的 《7 天睡眠養成計畫(含表單)》,一起把「衛教」變成真實生活的一部分。

《7 天睡眠養成計畫(睡眠日記)》

楊 淑瑛
楊 淑瑛